提起孝庄,那就是提起了整个大清。众所周知,孝庄生了一个儿子顺治,然后辅佐了孙子康熙,奠定了清朝基业。可是在没有顺治之前,孝庄生了三个女儿,只是鲜少人知。孝庄从科尔沁离开,成为皇太极的女人,那一年孝庄13岁。孝庄的进宫,和爱情无关,和影视剧中最尊贵的命格无关。只是因为孝庄的姑姑哲哲,皇太极的原配妻子生
2024-12-17 10:18:17在中国古老的哲学长河中,有一位如星辰般璀璨的智者,他就是老子。作为道家思想的奠基人,老子以其深邃的哲学思想和独特的人生智慧,影响了数千年的文化与文明。今天,让我们一同踏上这条探索之旅,揭开老子智慧的神秘面纱,感受他对人类心灵与自然和谐的深刻启示。一、老子的生平与历史背景:智者的隐居之路老子,姓李名耳
2024-12-17 10:04:22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。看到这句诗词,你能想象这是一个只想封狼居胥的将军的柔情吗?提到辛弃疾,大家都会说他是一个成功的文人。所谓的成功,就是在学生必读诗词中,有他的一席之地。(一)20岁,50人,大破敌营可是辛弃疾并不想做一个文人,他的偶像是霍去病,他想成为霍去病。在宋朝和大金
2024-12-17 09:49:02在中国哲学史上,老子的地位无疑是崇高且神秘的。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,老子的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和哲学,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。今天,我们就来揭开这位哲学巨星的神秘面纱,看看他是如何从古代走到现代,成为我们生活中的“哲学网红”。老子,姓李名耳,字聃,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。
2024-12-17 09:35:27老子的身世与身份老子是中国春秋战国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,被道教尊为道祖——太上老君——道德天尊。较为统一的认识是,老子为春秋时的楚国人,姓李,名耳,字聃,是周朝守藏室史,相当于国家图书馆的馆长。老子因为“生而白首,故曰老子”。但即使是太史公司马迁,对老子的身名事迹也不太清楚,故而又说:“或曰:老莱子,
2024-12-17 09:19:37《道德经》的第五十三章里面,老子讲述了捷径与大道的区别,原文如下:使我介然有知,行于大道,唯施是畏。大道甚夷,而人好径。朝甚除,田甚芜,仓甚虚。服文采,带利剑,厌饮食,财货有余。是谓盗夸,非道也哉!这段文字的大意如下:假如我稍微有点知识,就会顺着大道行进,只是担心会误入歧途。大道十分平坦,可君主却喜
2024-12-17 09:04:34《韩非子》,是战国末期韩非的著作,是法家的代表著作,达到法家理论的最高峰。全书洋洋洒洒,有十万余言,里面不但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,还有很多格言名句,流传至今,对我们现在生活也颇具现实意义。一、志之难也,不在胜人,在自胜也。——《韩非子.喻老》点评:一个有自己的志向,确实是好事,但志向的境界和
2024-12-17 08:50:06在春秋战国时期,“黄老之术”还是诸子中的一个学派。到了汉代,为了巩固成立不久的西汉政权,汉高祖刘邦接受大臣的建议,采纳黄帝和老子倡导的清静无为思想,实行“与民休息”、“轻徭薄赋”以及“约法省刑”等政策,使得汉初经济得以复苏和发展。汉高祖刘邦汉高祖之后,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将“黄老之术”作为治国方针,迎
2024-12-17 08:34:36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。损之又损,以至於无为。无为而无不为。取天下常以无事,及其有事,不足以取天下。 ——德经·第四十八章老子心得:1、求学是做加法,求道是做减法求学是增长知识,越学越多,是在做加法;求道则是减少欲望,净化内心,越学越虚静,是在做减法。这其实跟人生类似,前半生做加法,积极进取,不断累积经
2024-12-17 08:19:09网图侵删那明代的茅坤为什么要把曾巩添加进去呢?总不会是一时兴起吧?当然不是,其实在清代以前,人们对曾巩的评价是很高的,在宋朝那更是与苏轼齐名,当时的欧阳修就特别欣赏他。不是有这么个传说吗:当年欧阳修任主考官,看到一个举子的文章写的水平特别高,于是欧阳修就认为是曾巩的,因为曾巩是欧阳修的学生,为了避嫌
2024-12-17 08:02:53引言老子,字耳,号李耳,生于公元前570年左右,身世背景简直是“传奇中的传奇”。作为道家思想的创始人,他的《道德经》不仅在中国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,更是影响了世界哲学的发展。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这位古代哲学家的奇葩人生,看看他是如何在历史的舞台上,演绎出一出出“道”的精彩戏码。一、老子的早年经历老子的出
2024-12-16 10:34:35《韩非论》,出自《经史百家杂钞》,本篇的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,是对韩非理论思想的批判。在《韩非论》一文里,苏轼认为,法家的理论根源,历来不为世人所见。实际上,法家思想是老庄的虚无主义的产物。而且,其提倡的非礼非乐,轻视天下的主张,使人们不近情理,远离仁义之道。可见,苏轼表面上是批判韩非,实际上是
2024-12-16 10:18:53孝庄睿皇后钱氏出身明朝靖难功臣世家,她的曾祖父曾是朱棣的老部下,任燕山护卫副千户。她的祖父官至金吾右卫指挥使,父亲官至都指挥佥事,多次追随朱棣、朱瞻基征战,可以说世代皆为功臣。也就是说,钱氏的出身,在明朝皇后中,已经算很不错的了。正统七年,张太皇太后为明英宗朱祁镇主持大婚,钱氏有幸被选为皇后。这还是
2024-12-16 10:03:421、 事以密成,语以泄败。【出自】《韩非子·说难》【释义】事情因为保密而获得成功,因为泄密而遭遇失败。2、 势有不可得,事有不可成。【出自】《韩非子·观行》【释义】世上总有得不到的东西,也总有办不到的事情。3、 狡兔尽则良犬烹,敌国灭则谋臣亡。【出自】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下六微》【释义】狡兔亡,驱赶追逐
2024-12-16 09:49:20清孝庄皇后与摄政王多尔衮有没有暧昧关系?孝庄皇后与多尔衮:一段超越宫墙的“绯闻”?大家好!今天咱们不聊八卦,咱们聊点“高级八卦”——清朝孝庄皇后和摄政王多尔衮之间的关系。这可是个流传了数百年的谜团,比电视剧《甄嬛传》还精彩!网上各种说法满天飞,有人说他们情深似海,有人说纯属子虚乌有,到底真相如何呢?
2024-12-16 09:34:19法家的代表人韩非子主张的思想就是“依法治国”,这也成为了秦始皇统一六国,独霸中原的一个关键点,自秦国开始,就已经实行了唯一的君王制,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现如今的民主社会体系,建立了中央集权制。图片来源于网络他认为推广仁义都是在空谈,他的“法治思想”反对着“儒家思想”,君主应该采用手段统一自己的权利,将所
2024-12-16 09:20:18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(约公元前281年),卒于秦王政十四年(公元前233年),韩非为韩国公子(即国君之子),汉族,战国末期韩国人(今河南省新郑)。师从荀子,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、思想家,政论家和散文家,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,后世称“韩子”或“韩非子”,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。网络配图韩非
2024-12-16 09:04:24你知道孝庄太后吗?她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位传奇女性,她的名字叫庄顺,是孝端文皇后的姐姐,康熙皇帝的妈妈。在她的漫长人生中她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挑战,但她始终坚毅不屈,为了家族的荣誉和民族的利益,她付出了巨大的努力。孝庄太后两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就去世了,随后她成了皇太极的妃子。在皇太极去世后她成为了康熙皇帝的祖
2024-12-16 08:49:28《道德经》的核心思想主要围绕“道”这一哲学范畴展开,并涵盖了多个方面。以下是对其核心思想的详细阐述:一、道的核心地位“道”是《道德经》的核心概念,也是其哲学的最高范畴。老子认为,“道”是宇宙的根本原则,是无形无象、超越言语和概念的存在。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和归宿,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动力。因此,
2024-12-16 08:33:58道教作为中国古老的哲学和宗教传统,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。在道教的漫长发展过程中,涌现出了许多令人称奇的传奇人物,他们以其智慧、神秘和超凡的能力,成为了道教信仰的象征。让我们一同探寻这些道教传奇人物,领略他们的卓越与神秘。第一位传奇人物是道教的奠基人之一,也是最著名的人物之一——老子。老子
2024-12-16 08:18:47一,道家创始人老子四川作为道教的发源之地,四川人有“老子”,这个“老子最大,天下第一”的口头禅,其渊源是否表明老子的最后羽化升天之地就是成都呢?老子是道教始祖、道家创始人、东方先哲、孔子的老师、道家学说的创始人。老子在《道德经》中,以“道和德”为纲领,讲述了修身之道、养生之道、用兵之道、治国之道,对
2024-12-16 08:03:14提起“唐宋八大家”,人们脑海里浮现出的往往是享有“文起八代之衰”美誉的韩愈,是“凝炼老泉,豪放东坡,冲雅颖滨”的三苏,是写成千古名篇《醉翁亭记》的欧阳修……然而,在精英荟萃、群星闪耀的八大家中,还有一个人似乎并不夺目。他便是看似文不华贵、官不亨通、家道中落的“小透明”——曾巩。那么,曾巩又是如何比肩
2024-12-15 10:46:16一、老子其人:神秘与争议并存老子的生平充满疑向和矛盾,司马迁《史记》记载先秦有三个老子,分别是李耳、老莱子和太史儋,学术界一般认为老子是李耳。他约生于公元前 571 年,出生地为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,原姓老,名耳,字聃,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。老子的身世充满神秘色彩。传说他的母亲 “玉女” 在李树下对着
2024-12-15 10:34:05老子天下第一”从何说起?春秋时期地图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是人类史上集中出现大思想家、大哲学家的时期,也可以说是人类智慧的大爆发期。中国出现了诸子百家,欧洲出现了苏格拉底、亚里士多德、柏拉图,佛祖释加牟尼也出现在这个时期。人类的精神底稿就在这个时期奠定了。老子中国的诸子百家之首,也就是最早的思想家非老
2024-12-15 10:04:32“人心难测,海水难量”,这句俗语我们常挂在嘴边,却很少有人探究其背后的深意,世间万物,人心最复杂,人心难测,是因为它充满了变数,难以捉摸,而要治理好国家,就必须先了解人性,洞察人心战国时期,硝烟四起,诸侯争霸,乱世之中,一位思想巨人横空出世,他以犀利的笔触,冷峻的视角,剖析人性,针砭时弊,为后世留下
2024-12-15 09:49:20辛弃疾,世人多以豪放派词人视之,对其青年起义、南归之事则鲜有深究。岳飞之名,伴着“怒发冲冠”,尽显“精忠报国”之志,其人生虽以悲剧落幕,却曾热血沸腾。反观辛弃疾,心中同样燃烧着领兵抗敌的烈火,却只能坐于文官之位,抱憾终生。他为何起义南归?又为何终其一生,心愿未遂?忆昔靖康之难,北地士人心向南国。靖康
2024-12-15 09:33:54韩非(约前280年-前233年),韩非把法家的思想提高到了宇宙论的高度,从而构成了一种完整的理论系统。著有《孤愤》《五蠹》《内储说》等文章,后人收集其作品整理编纂成《韩非子》一书。法不阿贵,绳不挠曲解析:法律不能偏袒权贵,就像墨线不能迁就弯曲的木材一样,这段话强调了法律应具有公平性性,不论身份地位高
2024-12-15 09:18:55《存韩》,出自《韩非子》,是韩非给秦王嬴政的上书。韩非是韩国宗室公子,不希望韩国被秦所灭。在《存韩》一文里,韩非明确反对李斯等人提出的灭韩主张,认为秦国应该讨伐赵国,而不是弱小的韩国。另外,文章还记录了李斯给韩王的上书,劝说后者不要背叛秦国。本文选取《存韩》经典名言10句,附上译文和点评,以飨读者。
2024-12-15 09:03:42一个国家的灭亡是有亡国之征的,韩非子在他的作品中有一篇《亡征》的文章,介绍了种种可能导致亡国的特征。其中有一种亡国之征是这样的:“用时日,事鬼神,信卜筮而好祭祀者,可亡也。”意思就是处理国家大事喜欢挑选吉日良辰,敬奉鬼神,迷信卜筮,喜好祭神祀祖的,是国家将要灭亡的一个特征。祭祀在封建时代是一种相当重
2024-12-15 08:49:24我们可以透过这六个成语来领悟圣人老子留下的智慧。一、富在知足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,胜人者力,自胜者强。知足者富,强行者有志,不失其所者久,死而不亡者寿。——《道德经》第三十三章二、物极必反反者道之动,弱者道之用。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——《道德经》第四十章三、慎终如始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是以圣人无
2024-12-15 08:33:48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