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> 人物大全 >

被低估的辛弃疾:最“硬核”的文人没有之一

很多人都是在有了一定的阅历后才读懂辛弃疾、喜欢辛弃疾的。年轻的时候,大家更爱李白的天真狂放,苏轼的豪迈通达;辛弃疾跟杜甫的风格看上去几分相似,但后者忧国忧民的沉郁顿挫,似乎更深入人心。读书时从课本上认识的辛公,是一个壮志未酬的爱国文人,一个总是激昂又愤怒的老头儿。后来看了叶嘉莹的老师、国学大师顾随

2024-12-09 09:48:13

辛弃疾:从金戈铁马到笔墨春秋的跌宕人生

辛弃疾:词坛与沙场的传奇他堪称比苏东坡更为卓越的词人,将豪放派词风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巅峰,一生留下 620 余首词作,被誉为“词中之龙”。殊不知,他亦是武能上阵定乾坤的少年战神,一心期盼能与霍去病并肩作战,怎奈生在了孱弱的南宋。此人便是豪放派大师、抗金志士辛弃疾。“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。八百里分

2024-12-09 09:33:52

老子是佛教的创始人?《道德经》中包含了《金刚经》的智慧

《西游记》中,孙悟空大闹天宫,观音菩萨举荐灌江口二郎真君前来收服。二郎神与孙悟空斗得难解难分,观音试图用手中瓷瓶击杀悟空。彼时,太上老君拦住她,并掏出自己的金刚圈。老君介绍金刚圈的来历时,说了一段话:“这件兵器,乃锟钢抟炼的,被我将还丹点成,养就一身灵气,善能变化,水火不侵,又能套诸物。一名金钢琢,

2024-12-09 09:18:35

老子的思想与现实生活的结合

老子,作为道家哲学的奠基人,其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、哲学和生活方式。尽管老子的《道德经》成书于两千多年前,但其中的智慧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以下,我们将结合现实生活,深入探讨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。1. “道”的哲学:顺应自然现实阐释老子所说的“道”是宇宙的根本法

2024-12-09 09:03:48

老子是怎么出关的?谁为他定位为“隐君子”?

说起“贫道”,姜钧(谢先铭)先生说:可以这么说,这是道士“自爱不自贵”的谦称,认为自己道行不高。但是若因此认为道士就应该隐姓埋名,守住贫穷,不思进取,那就是对老圣智慧的歪曲和亵渎,诋毁和诬陷!为何这么认为呢?姜先生说:“道士”者,为道之士也。士,通古今,辨然否也。即是说:道士乃是博古通今、懂得审时度

2024-12-09 08:48:30

道德经和易经哪个才是根本?

《道德经》和《易经》是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的两部经典,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。它们在思想深度、内容结构和影响力等方面各有独特之处,难以简单地评判哪个更为“根本”。以下是对这两部经典的更为细致的分析:《道德经》基本概念:道:是《道德经》的核心概念,指宇宙的根本法则和力量。道是无形无象的,超越

2024-12-09 08:33:19

辛弃疾的才华与勇气

辛弃疾,字幼安,号稼轩,南宋著名的词人和军事家,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辛弃疾出生于1140年,生于山东济南的一个官宦家庭,年轻时便展现出卓越的才华。他的词作以豪放激昂、情感真挚著称,尤其擅长表达爱国情怀和个人情感。辛弃疾的词风受到了李清照的影响,但他与李清照的风格又有所不同。他的词常常

2024-12-09 08:18:23

辛弃疾:用一生 把别人的苟且活了成热血

1207年九月初十,已经昏睡了很久的辛弃疾忽然睁开了眼睛,大喊了几声“杀贼!杀贼!”然后,一切归于沉寂。八百里分麾下炙,五十弦翻塞外声,沙场秋点兵。马作的卢飞快,弓如霹雳弦惊。了却君王天下事,赢得生前身后名……终究,他没能回到吹角联营,没能戎马疆场,荣归故里。历史之中的辛弃疾,就这样带着无尽的悲愤远

2024-12-09 08:02:58

时代缝隙中生存的陆游:爱国是我一生的口号

·释义回想当年为了建功立业驰骋万里,单枪匹马奔赴边境戍守梁州。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,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?唯有曾穿过的貂裘,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。胡人还未消灭,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,只能任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。谁能料我这一生,心始终在前线抗敌,人却老死在沧洲!·趣闻 公元11

2024-12-08 10:34:06

辛弃疾,一个热衷跟自然对话的有趣灵魂

翻开辛弃疾的词作,除了那些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、壮志难酬的忧愤之情,我们还会惊奇地发现,他竟然是一位如此热衷于与自然万物对话的“宝藏男孩”,无论是翱翔天际的鸥鹭白鹤,还是静默不语的松竹花鸟,甚至是虚无缥缈的云月星辰,都能成为他倾诉的对象,引发他无限的遐想和感悟在辛弃疾的眼中,自然万物皆有灵性,皆可与之

2024-12-08 10:19:14

武能比岳飞 文能比苏轼“古惑仔”辛弃疾的传奇人生

“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。”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,年少成名,文武双全,战无不胜,曾以50人于几万人中抓走敌方将领;他一辈子都想着投身沙场,但是一世武将梦却入文人书;世人只知道他的诗词一世无双,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有一个武将梦,这人就是男神-辛弃疾。据史书记载,辛弃疾,论长相,目光有棱,红颊青眼;论

2024-12-08 10:03:55

一文诠释老子的一生

老子故事传说老子,姓李名耳,字聃,一字伯阳,或曰谥伯阳,春秋末期人,生卒年不详,籍贯也多有争议。中国古代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文学家和史学家,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,与庄子并称“老庄”。后被道教尊为始祖,称“太上老君”。在唐朝,被追认为李姓始祖。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,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。老子出生老

2024-12-08 09:48:59

孔子、孟子、老子、庄子、荀子、韩非子—何为“子”?

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,会经常见到“孔子、老子”等名人,那么,孔子中的“子”是什么意思呢?孔子讲学“子”,有先生,先行者之意,是古人对人的一种尊称。它源于周代的爵位划分。周代的爵位分为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五等。后来,“子”便作为“一种称谓”保留下来,成为对有道德、有学问、有地位的人的尊称。被称其为“子”的

2024-12-08 09:34:23

老子:道家学派的始祖

道德经老子(约前580—前500)生活在春秋时期,原名李耳,字伯阳,又称老聃,河南周口鹿邑人,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,是道家学派创始人。相传老子的母亲因食下杏子怀了九九八十一年的身孕,从腋下产出老子。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、白胡子,所以被称为老子。老子曾在周国都洛邑任藏室史(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

2024-12-08 09:18:52

中国历史人物之——老子

老子,姓李,名耳,字窮(dān音耽),楚国苦县(今河南鹿邑县)人。他的生卒年代不详,历代学者们作过大量的研究工作,但看法还不完全一致。据史书记载,他曾做过周朝的“守藏室之史”(管理藏书的史官),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古礼等方面的学问,因此有人推知,他大约生于公元前五八〇年(周简王六年)左右,卒于公元前五〇

2024-12-08 09:03:39

辛弃疾的一生,他是个武将。

勇冠三军当去病,文武双全唯弃疾。弃疾似去病,奈何宋皇非汉武,霍去病曾说,匈奴未灭,何以为家?辛弃疾也曾道,了却君王天下事,赢得生前身后名。霍去病一战封侯,再战封神。饮马瀚海封狼居胥,辛弃疾却只能铁马冰河入梦来。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秦淮江军营。可怜白发生,可谓卿怀冠军心,君乏汉武志。我们都知道辛弃疾是词

2024-12-08 08:49:01

武艺高强,谋略过人,却长期被朝廷排斥,辛弃疾的一生注定是悲剧

辛弃疾(南宋1140—1207)辛弃疾的形象颇为奇特:总觉得他跃马挥枪,漫山遍野旌旗在望。大将军而兼大文豪,三千年难得一见。辛将军才高、性烈、脾气大,行军打仗,为官待友,都是大刀阔斧雷厉风行。而文人的豪放往往暗通温柔,非梁山好汉所及也。辛词的传世佳作可分三类:英雄气,乡村语,儿女情。“更能消几番风雨

2024-12-08 08:33:02

真实的辛弃疾有多彪悍?23岁带50人与5万金军对阵,生擒敌军将领

著名词人辛弃疾以文学出名,却好战?提起辛弃疾,大家会在脑海中搜索出什么呢?是他的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”的感慨,还是他的“明月别枝惊鹊,清风半夜鸣蝉。稻花香里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”的美好田园生活。但不管是什么诗词,都仿佛能印证出辛弃疾的一个甩不掉的标签——词人。语文教材中选取

2024-12-08 08:18:18

老子:道家哲学的奠基人,其思想如何影响了世界?

老子,名李耳,字聃,生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,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。他的主要著作《道德经》不仅是道家思想的经典,也是世界哲学宝库中的重要文献。老子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、政治、宗教及其后的哲学发展,甚至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本文将探讨老子的生平、主要思想及其对世界的影响。

2024-12-08 08:02:56

给人生低谷期的你——辛弃疾传

这一年,66岁的辛弃疾登临京口北固亭,留下来这首耳熟能详的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,“元嘉草草,封狼居胥,赢得仓皇北顾。四十三年,望中犹记,烽火扬州路。”有些人,出道即是巅峰。这43年的时光,没想到就这么快的过去了。回想起当年二十三岁时于万人之中生擒叛徒,在那个黎明,他还不知道,那是自己人生中最精彩的

2024-12-07 10:33:51

陆游:铁马冰河入梦来,坚持抗争,至死不休

1.少年公元1125年,金人灭了辽国,成为了北宋更大的威胁。靖康之耻后,宋人南渡。陆游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。陆游的父亲是一名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。陆游出生时,父亲正带着一家人在去往开封的船上。第二年年底,开封被金人攻占,恰逢父亲被朝廷免官。陆游跟着父亲去了东阳,也就是今天的金华。陆游九岁时,南宋朝廷

2024-12-07 10:18:28

辛弃疾遥望北方,回忆那个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少年郎

公元1207年,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又一次登上他经常站立的山峰,遥望北方。此时的他即将走到他人生的尽头,驰骋疆场,恢复中原,是他一生未了的夙愿。回光之中,他仿佛回到了二十三岁。那一年,他手持金戈,足跨铁马,气吞万里。公元1162年,距离靖康之祸已经过去了35年。这一年闰二月的一个晚上,在金人占领区的山

2024-12-07 10:03:23

你不知道的古人—辛弃疾,南宋的铁骨和灯火

你不知道的辛弃疾,不只是诗人,更是英雄。辛弃疾出生在1140年的5月,也是靖康之变后的第十三年。这十三年中,宋室南渡,并且重新建立了政权。而北方,早已沦为金人的天下,百姓们家破人亡,流离失所。辛氏家族在山东济南,族长对这名刚诞下的男婴寄予厚望,想让他成为西汉名将霍去病那样的人物,于是给他起名辛弃疾。

2024-12-07 09:48:27

孔子为何视老子为龙,老子又何以把孔子比作凤

龙与凤是中国古人精神世界中出类拔萃的灵物。提及“人中龙凤”,不少人最先想到的可能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、庞统,他们分别有“卧龙”“凤雏”的美称。其实在他们之前,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、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也曾被视若“人中龙凤”。「老子之学“不落言筌”」有趣的是,视老子为龙的正是孔子。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记录了这

2024-12-07 09:33:39

曾巩长期在地方厮混,是咎由自取还是命中注定?抑或别有玄机?

(一)名闻遐迩京郊狂风呼啸,黄沙铺天盖地。曾巩回望工作近十年的京师,欧阳修、王安石、司马光等师友的面容不断在眼前闪现,令他心中百味杂陈。离开京城后,曾巩在越州、洪州、襄州、福州、明州、亳州、沧州等地兜兜转转,直到去世前三年才重返京师。世人对此看法各异:有人认为他纯属咎由自取,自负才华目高于顶得罪上司

2024-12-07 09:19:13

男人的样子,陆游血性斗士的样子

陆游最长寿——85岁最执着——入仕45年,经历四朝皇帝,一生做主战派,一直要收复山河最高产——现存9300多作品最多面——文武双官、诗词家、文学家、书法家、史学家最血性——敢于斗争、善于斗争,不妥协、不惧怕、不灰心、不变心陆游,身为官员,但最著名最光彩最有影响力的还是诗词。从诗词里,可以读出血性的锋

2024-12-07 09:03:16

老子:跨越时空的中华贤哲,也是古代哲学家中最具后现代气质之人

老子:骑牛沐紫霞,函谷留真言在先秦书籍中,《老子》是我读得最多、也最仔细的一本著作了,在北京打工的小二十年中,在我外出办事的间隙中,利用在银行或办税等候的时间里,总是带有一册《道德经》老子白话浅解,也不知读过多少遍了。但真正系统理解老子思想,还是在来深圳后,读了南怀瑾大师的《老子他说》,南先生以深厚

2024-12-07 08:48:14

《老子》中的人生智慧:愚人都在补短板,高人拼命找特长!

作为道家和道教的祖师爷,老子一直以来在人们心目中都是非常神圣的高人,甚至有人说他前知千年、后知千年,有通灵的本事。老子是否有通灵的本事我们不清楚,但是,老子在人生哲学的思考方面,有着极高的天赋,这点相信大家都是认可的。那么,普通人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,能否达到老子的思想高度呢?很遗憾,老子说了:没戏

2024-12-07 08:33:43

飘泊青楼,不朽的文学遗迹——辛弃疾的传奇人生与豪情壮志!

辛弃疾的生平初现由此可见,辛弃疾生于北宋宣和年间,年少时便展现出聪颖的天资和满腔的文思。在明经学堂求学期间,他得到了程颢和程颐先生的悉心教导,深入研习儒家经典,功力深厚。然而,后来他投笔从戎,历经征战,跋涉南北,见证了兴亡岁月,成就了卓越的文学和军事才能。所以,辛弃疾早年的学识和后来的军事成就,展

2024-12-07 08:18:23

老子:道家思想的奠基人

引言老子,姓李名耳,字聃,约生于公元前6世纪,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道家思想的奠基人。他的著作《道德经》不仅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,也对世界哲学、宗教和文化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。老子的思想强调“道”与“德”,主张自然、柔弱和无为,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。本文将深入探讨老子的生平、思想及其

2024-12-07 08:03:47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-3